0591-87585506
一、概述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信息傳輸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通信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并得到迅速推廣,已深入工業領域和民用領域之中,傳統的通信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無線通信技術應運而生。無線通信技術在其傳輸速度及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包括價格低廉、靈活多變、傳輸迅速等特點,在軟件、網絡、微處理器、云計算和物聯網等諸多要素結合下,使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成為可能,在大型生產場景中會涉及到生產應用系統、設備、產品、人員等因素,讓穩定、高速、易管理的無線網絡成為必不可少的需求。
不同的無線通信方式在組網、功耗、通信距離、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各有差別,因此,不同的組網方式擁有不同的應用場景。目前工業物聯網中最常見的幾種無線通訊方式有Wi-Fi、藍牙(Bluetooth)、NB-IoT、LoRa。
二、無線通信的幾種方式
Wi-Fi
Wi-Fi是一種允許帶WIFI功能的設備連接到一個無線局域網(WLAN)的技術,Wi-Fi全稱Wireless Fidelity,又稱802.11標準。廣泛用于物聯網應用案例,主要為移動設備接入LAN(局域網)、WAN(廣域網),以及互聯網而設計,移動設備扮演客戶端角色,服務端為網絡中心設備(如服務器等)。
(1)Wi-Fi技術的優點
覆蓋范圍廣:Wi-Fi的半徑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100米,還可進行增設天線或熱點,擴大覆蓋面積。
速度快可靠性高:通信時最高帶寬為l1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網絡結構:支持星型拓普結構組網。
(2)Wi-Fi技術的缺點
信號衰減大:相對于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在其覆蓋的范圍內,它的信號會隨著離節點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導致傳輸速度減弱,且無線信號容易受到遮擋物的阻礙、電磁環境及雷電天氣的影響,無線信號容易受到同頻率電波的干擾。
安全性差:Wi-Fi雖然提供了一種名為WEP的加密算法,它對網絡接入點和主機設備之間無線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防止非法用戶對網絡進行竊聽、攻擊和入侵。由于Wi-Fi沒有線網絡物理結構的保護,而且也不像要訪問有線網絡之前必須先連接網絡,如果網絡未受保護,只要處于信號覆蓋范圍內,只需通過無線網卡別人就可以訪問到你的網絡,占用你的帶寬,造成你信息泄露。
(3)Wi-Fi技術的應用
隨著Wi-Fi技術的發展和更新,Wi-Fi作為物聯網最重要的連接方式之一,從第一階段以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消費級電子終端為驅動,第二階段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工業4.0等物聯網應用為驅動,第三階段以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應用等新一代高速率應用為驅動,正重點滲透物聯網應用場景,作為應用最廣泛的無線聯網手段。
藍牙
藍牙( Bluetooth )是一種近距離的無線傳輸技術,最早由愛立信公司于1994年創立,當時是作為RS232數據線連接的替代方案,可實現在固定設備、移動設備之間進行短距離的數據交換,從1998年發布藍牙Bluetooth 1.0到現在,已發展到Bluetooth 5.0,在數據傳輸速度、穩定性、安全性、交換協議、功耗表現等方面有很大改進和提高。
(1)藍牙技術的優點
傳輸方式:采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支持異步數據信道、三路語音信道以及異步數據與同步語音同時傳輸的信道,可同時傳語音和數據。
對等連接:可以建立臨時性的對等連接,根據藍牙設備在網絡中的角色,可分為主設備(Master)與從設備(Slave)。
體積小:藍牙模塊體積小,便于集成,通常都是直接嵌入移動設備內。
低功耗:藍牙設備在通信連接(Connection)狀態下,有四種工作模式,激活(Active)模式、呼吸(Sniff)模式、保持(Hold)模式和休眠(Park)模式,根據實際使用四種模式自動轉換。
(2)藍牙技術的缺點
傳輸距離短:藍牙5.0理論上能夠在100米左右的距離范圍的設備之間進行短距離連線,但實際使用時大約只有10米左右。
抗干擾性差:由于藍牙傳輸協議和其他2.4G藍牙設備一樣,都是共用這一頻段的信號,會導致信號互相干擾的情況。
(3)藍牙技術的應用
藍牙技術比較大的特點就是讓便攜式的移動通訊設備快速聯網,進行數據的傳輸與交換,目前普遍應用在移動終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輛網等行業中。
NB-IoT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NB-IoT)基于蜂窩網絡的窄帶物聯網,可直接部署于 GSM 網絡、UMTS 網絡或 LTE 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是物聯網領域的一種新興技術,也是未來物聯網建設的主要標準,NB-IoT標準已經凍結,中國已經處于規模商用階段,因為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
(1)NB-IoT技術的優點
強連接:NB-IoT可以比現有無線技術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數。支持低延時敏感度、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
覆蓋廣:NB-IoT能在室內、地下室進行覆蓋,不僅可以滿足偏遠地方的網絡覆蓋需求,遠距離通信可達10KM以上,也同樣適用于廠區、車庫、井蓋這類對深度覆蓋有要求的應用場景。
低功耗:NB-IoT聚焦小數據量、小速率應用,因此NB-IoT設備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設備續航工作時間可以從過去的幾個月大幅提升到幾年。
低成本:NB-IoT無需重新建網,射頻和天線基本上都是復用。低速率、低功耗、低帶寬同樣給NB-IoT芯片以及模塊帶來低成本優勢。
(2)NB-IoT技術的缺點
通信數據小:計算能力較弱、傳輸數據量小、升級較困難。
部署環境復雜:不少NB-IoT終端部署在戶外等不安全的場所, 容易被盜竊、被控制。終端失控后易造成用戶隱私 等信息的泄露。
升級難度大:NB-IoT終端部署廣泛數量大、網絡通信資源不夠豐富,給NB-IOT終端及時升級帶來困難。未能及時升級的“帶病”終端是系統的安全隱患。
安全風險大:開放網絡帶來的安全風險。NB-IoT接入的網絡和核心網面向大量終端開放,網絡層易遭受來自終端及無線空間的攻擊,給系統帶來被入侵的風險。
(3)NB-IoT技術的應用
NB-IoT是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具體來說,它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目前NB-IoT已經廣泛用在智能家居、智能儀表、智能設備、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領域。
LoRa
LoRa(Long Range,簡稱LoRa)無線傳輸,是由美國Semtech公司推出的一種基于擴頻技術的低功耗窄帶遠距離通信技術,LoRa使用線性調頻擴頻調制技術,保持了低功耗的同時,增加了通信距離和網絡效率,并消除了干擾,即使用相同頻率同時發送數據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能并行接收、處理多個節點數據。在同樣的功耗條件下比其他無線通信方式傳播的距離更遠,實現了低功耗和遠距離的統一,它在同樣的功耗下比傳統的無線射頻通信距離擴大3-5倍。
(1)LoRa技術的優點
通信距離遠:城區通信距離在1KM-2KM,郊區通信距離可達15KM。
連接節點多:可添加萬個節點數,網絡部署拓撲布局可以根據具體應用和場景設計部署自行組網,成本低。
低功耗:在通信頻次低、數據量不大的應用情況下,電池可使用1~5年。
(2)LoRa技術的缺點
安全性低:數據傳輸方式是將現場數據先發送到基站再傳回企業服務器,并不是直接上傳,這一過程中存在數據泄露。
延時性差:廣域網的傳輸路徑中干擾及遮擋因素不可控,鏈接傳輸有延時,容易導致數據接收不穩定。
(3)LoRa技術應用
LoRa正在全球范圍內應用部署,因為其低功耗、深度覆蓋、容易部署等優勢使得其非常適用于要求功耗低、距離遠、大量連接以及定位跟蹤等的物聯網應用,目前智能抄表、智能停車、車輛追蹤、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領域得到應用。
三、無線通信在未來的發展
無線通信本身是一個多樣化的市場,并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面對不同的無線通信技術,企業應該結合自身場景進行選擇,滿足需求解決痛點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隨著大數據、云服務、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新技術的興起,為順應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潮流,無線通信在商用、民用、工業各領域將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未來也將朝著更可靠、靈活、穩定及建設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