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1-87585506
為保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地-空-星高分遙感信息融合的智慧農場精準決策關鍵技術》及其子課題《智慧農場精準決策技術田間示范應用》的保質保量完成,近期,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徐新剛老師研究團隊來到天津市優質農產品開發示范中心進行試驗地考察、土壤養分光譜監測、稻田取樣、無人機載傳感器與解析模型試驗等工作。徐新剛老師提出:項目完成后,通過水肥藥精準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基于作物產量、品質、效益、生態優化的信息化技術模式,構建物聯網技術和水肥智能決策系統。通過精準感知的監測技術,可以確定水稻肥料管理的量化指標,為開展定量診斷和精準施肥提供依據。
市優農中心從2016年開始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水稻基質育秧,2019年初步建成了120畝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傳輸、決策分析及智能環境調控為核心的現代化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實現了光照、溫度、灌水的自動控制,不僅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育秧安全性,而且由于出售的商品秧質量好,緩秧快,在水稻育秧社會化服務領域贏得美譽,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17年開始運用物聯網技術控制150畝玉米和小麥的節水灌溉,根據土壤墑情監測數據和作物不同生長時期養分需求,建設了一套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控制灌溉系統,基本實現網絡控制灌溉和施肥。近幾年來育成水稻新品種30余個,主要有津原45、47、89、985、u99等。選育的津原89具有超高產、耐鹽堿、抗性好的優點,2019年農戶產量高達1700多斤。津原U99食味品質在2019年被評定為A級,被列為天津市小站稻4個主推品種。
市優農中心在已有的物聯網基礎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實施工作,通過項目的實施,對小站稻水肥和病害脅迫精準管理,可實現按需、適時、經濟、有效對目標病蟲害進行防控,可顯著提高水、肥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節約水資源和養分資源。通過示范智慧管理和精準決策技術,為家庭農場提高技術支撐;項目通過對合理灌溉施肥制度的制定,可防止過量灌溉和過量施肥,減輕化肥淋洗和徑流損失,避免對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減少化肥過量施用帶來的農產品質量和環境污染風險,有利于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通過本項目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進入到科技進步主戰場,面向天津乃至全國提供物聯網技術服務,通過相關成果的工程轉化和推廣應用,將有力地促進農業智能化的健康發展,逐步形成“研究開發→區域試驗→大面積示范→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天津市優質農產品開發示范中心積極貫徹執行天津市農業十四五規劃,積極推進小站稻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生產要素集聚、多功能集合,構建科學合理、特色突出的種植業生產布局。扎實推進落實小站稻振興計劃,發展優質小站稻,建設提升優質水稻種植管理技術。推廣節藥、減肥等綠色生產技術全面提高小站稻品質。全面提升以智慧農業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各領域的應用,初步建立智慧農場,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為驅動助力農業智能化生產。